首页 > 服务项目 > 笔译服务 > 正文

科技翻译


科技英语对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要求非常高,非常注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性和表达上的明晰性。科技英语力求语言的精确和表述的平和,避免旨在加强宣传效果而使用具有语言感染力的各种修辞格,防止产生行文浮华、内容虚饰等有悖于科技文体之宗旨的各类问题。英语科技文献翻译的特点综述如下:


一、专业性 译者不但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双语转换技能,尤其是在专业词汇转换上。例如,element一词,一般译为“要素”、“成分”,但在科技文献里却词义繁多,在化学中译作“元素”,在电学中译作“电极”,在无线电学中译作“元件”等。这就是科技翻译的困惑,译者一定要有很强的原文理解力,以及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有效地排除翻译上的疑难。不能准确地把握专业术语,译文不是让读者捧腹大笑,就是让他们不知所云。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如果要翻译某个行业的科技资料,一定要事先熟悉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例如在汽车制造业,side valve不是指“侧面阀”,而是叫“侧置气门”,因为valve作为汽车零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阀(7",而是指发动机的“气门”。若把one of the valves in the engine must have gonewrong译成“发动机里的一个阀门肯定出了问题”,肯定会贻笑大方。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术语,比如,要知道sump是“油底壳”,而不叫“油槽";fuel pressure pipe是“高压油管”,而不是“燃油压力管道”; bearingcage不是“轴承罩”,而叫“轴承架”。简而言之,科技翻译中,专业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多读科技文章,多注意科技发展趋势,多留神各个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下面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讨论。


二、客观性科技文献翻译要做到不使人费解,更要做到不让人误解。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语系,语言结构很不相同,行文叙事不相同,思维习惯更不相同。在文学作品中,翻译有较大的变通自由度,一些差异可以通过变通手段来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翻译亦可采用“意思对口”的释义手段来解释难译之点,如汉语日常打招呼的向话“吃过了吗?,,,可翻译为“Good morning!”或“Hi!"。如果真的翻译为“Have you eatenanything?”反而是可笑的。这种依照风俗习惯来转换话语意义的做法在科技表达中是不允许的。在涉及工程建筑、生产流程等有技术含量的科技翻译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客观是科技文献的本质,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容不得半点儿夸张。虽然变通翻译手段的使用在科技翻译里比其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多得多,但这种手段建立在强调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省去不译的是不需要的原文信息,翻译出来的是最新发展的科技动向。科技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作品那样,为了艺术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保全文学上的“华丽”和“流畅”,而“过度”地运用“夸张”手段。这种做法对科技翻译是不可取的,有悖于其客观性表述的特征。


三、精确性科学信息的灵魂是准确性,因此科技翻译要做到转换准确,方圆分明。这与讲究“情感”表达,追求原文意境描述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倍数在英汉表述和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造成误译。科技翻译涉及倍数关系时,理解错误必然造成翻译错误,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有时可能是巨大的损失。臂如,我们常常见到的“n times+形容词/副词比较级+than"这个句型,其正确的理解为“比……(大、高、重、多)n-1倍”。然而,有不少翻译工作者理解为“比……(大、高、重、多)n倍”。例如Sound travels nearly three times faster in copper than inlead.有人翻译成“声音在铜中传播的速度几乎比在铅中快三倍”。这句译文是错误的。应该译为“声音在铜中传播的速度几乎比在铅中迭亚造”。(详细解释看4.2.2. 3倍数的翻译)再如,在日常生活中every ten miles可以笼统地理解,译成“每十英里”或“每隔九英里”。但是,在科技翻译中却有必要弄清具体的数目,才能确定every ten miles的精确意义。在翻译“Every ten miles a pump station will beset up.”这句话时,若将every ten miles译成“每十英里”,倘若这一地域总长100英里,就意味着要建造10座抽水站;如果译成“每隔九英里”,就意味着要建造十一座抽水站。如何确切理解并准确翻译这个词组,需要译者在上下文中找到一个精确的答案。科学技术揭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理性思维意味着严谨和精确。译者必须时时处处将理性思维体现于自己的科技翻译实践中。


四、创造性科技术语源源不断,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是因为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信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缘故。据说单在医学界,每年就出现新词1 500个之多。译者避免不了要与新科学、新技术打交道,要把新的科技发展,新的发明创造介绍给读者,一些新术语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新创立的科技术语时,应该遵循一般性原则:确切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简而言之,创立的术语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翻译实践证明,遵照上述原则翻译的科技术语,站得住脚,经久耐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如果违反这些原则,新术语会被搁置一旁,即便使用,也会很快被置换、被淘汰、被遗忘。例如,Diesel engine原来译为“狄赛尔机”,终因难以产生联想,不易上口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熟悉的译名“内燃机”或“柴油机”。再如,cement最初译为“士敏土”,后来改译为“水泥”。显然,后者比前者好多了,可以给人暗示:①与泥土一样是粉状;②与水有关;③是用来做建筑材料的(否则会叫“水粉”,如面粉、豆粉、糯米粉等)。汉语有“和泥”的说法,“和泥”很自然联想到“造房”一类的事。“水泥”与“造房”有联系;一定要和“水”一起才能用。该译名自然被广泛接受,广为运用。


五、有效性科技文献的信息可以区分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从时间有效性来讲,科技文献年代越是久远,其信息价值越会打折;从读者有效性来说,如果信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信息价值可能会是“零”。译者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有效性指的是,信息是否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说,读者需要的是摘译文献中的核心技术部分,而译者却翻译了全篇文献,其信息的性价比会大大缩水,有效性就会大大打折。因此翻译之前,要了解读者之需求,了解翻译之目的.以最终决定翻译之策略。当全译时就全译,须编译时就编译,要缩译时则缩译,以取得最大的有效性。


六、时效性在当今全球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异常,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手上的科技信息就会有瞬间失去价值的可能性,可见科技翻译非常讲究时效性。为了使科技信息快速、及时地传播到位,译者可以考虑翻译的组织形式、翻译的方式方法,譬如组织集体翻译,明确分工合作的方式。翻译的策略也需要思量,是采用全译法还是变译法,或是两者兼顾。译者在坚持提高整体翻译效果的同时,还需考虑翻译时效性因素。这亦是科技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的一个区别。


七、程式化 科技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那样追求语言的丰富表现与多彩变化,因为科技语言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科技文体里,相当一部分行文具有一定的套路,通常体现在公文、论文、合同、表格、法律文书、产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格式上。譬如专利说明书,其格式、语言结构、甚至遣词造句基本上都是程式化了。科技越是向前发展,其宜传或传播的手段越呈规出程式化的倾向,程式化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科技文体模式,这是一种省时间、省资源的模式。因此,科技文献的翻译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程式化方式运作,这样做既能确保翻译的精确性,又可提高翻译运作的经济性,还能保留科技文体的特性。

联系方式

电话/Tel: 0411-86111830

邮箱/Email: fygs@dlufl.edu.cn

快捷链接

口译服务 笔译服务 综合服务

译员团队 招纳贤士 译界新闻